读书
读书
唯有文字能够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已读书目
选择状态
read
选择星级(以上)
1

新名字的故事 : 那不勒斯四部曲2
read
阅读时间: 2025-07-07 至 2025-07-14

我的天才女友 : 那不勒斯四部曲1
read
阅读时间: 2025-04-05 至 2025-04-20, 2025-07-07二刷
翻了翻评论,还是没有理清这本书想表达的是什么,看到最好的一个评论是:庶民的两种逃离方式,嫁人或者读书。确实,这个算是比较准确的了。但是莉拉真的逃脱了吗,没有,她满足了光鲜亮丽的物欲,但是得到的并不是真爱,也放弃了自己的天才秉赋;作者通过读书,和尼诺、阿方索是可以逃脱这里的人。但是他们真的能逃脱吗,童年成长经历本来就是组成他们的一部分,作者有意无意的在把读书和那不勒斯小城的暴戾划清界限,分出高低。但是我觉得这有点读书人高傲的气质在了,暴力是值得反对的,但是那不勒斯小城里的生活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不勒斯系列后面还有三本,看完全系列再做书评吧

孤儿的新年礼物 : 兰波诗歌集
read
阅读时间: 2025-06-29 至 2025-07-02
大概get了半数的诗歌,主要是法语译成中文在格调韵律上怪怪的,也有很多不知道的西方文化,基督教,天主教还有各类神明啥的,主要核心思想有几点吧: 1. 自然崇拜。兰波这位诗人就差把自己融化在自然里了,各类意象的使用组合,很夸张,但是又很细腻,对自然有着独到的观察 2. 革命烈火。革命者的怒吼,咆哮,在巴黎公社运动里积极肯定了工人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对梯xxx(忘名了)政府重蹈覆辙革命失败感到痛苦和绝望 3. 唯物信仰。多篇诗歌里都讽刺了上帝,基督,他热爱的是具体的世界,而不是空荡的触不着的所谓的神明 4. 爱情歌颂。少部分诗里饱含了对爱情的渴望,但是据说他自己好像是同性恋?那为啥这么多对女性的情色上的描写,这个不太清楚了

人类简史 : 从动物到上帝
read
阅读时间: 2025-06-24 至 2025-06-29
三星比较合适吧。最喜欢里面的几个观点,其一是智人用语言和想象出来的故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团结在一起(这个“想象的故事”几乎可以说是贯穿全文了),智人开启了一条文化演化的道路,比基因演化来的快得多;第二个是对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讲述,解答了我多年对于“大众预期影响市场经济”和“资本是如何积累”这两个问题的疑惑。但是其他部分就有些注水了,尤其是最后对“快乐,幸福”的解读,格局低了,像是痴人说梦般没有逻辑,最后对智人的危机也有点落入俗套了,没啥有意思的新东西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read
阅读时间: 2025-06-24 至 2025-06-24
暂无书评

苦难辉煌 : 无删减全新修订增补版
read
阅读时间: 2025-06-02 至 2025-06-24
周日,休息 在看苦难辉煌,真特么是本好书 在我们所有人都感叹李德胜爷爷四渡赤水用兵之神时,有金一南老先生跳出来说:这世上没有神,只有活灵活现的“人”,没有神机妙算与什么战略天才,有的只是针对当前具体形势的具体分析,有的只是实事求是,在反反复复不屈不饶的实践中锤炼出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战略思想,共产党在纷繁的历史里给出了这样两个答案:大写的“实践”与大写的“人”。这才是那段纷繁历史背后最感动人的地方,我们应该感叹的不是领导人的“天赋异禀”,他们也撞过南墙碰过壁,广昌战役里近乎军队覆灭,土城战役里被打得落花流水,鲁班场的决策失误……但每一次的险境里,他们冷静,勇敢,依据实事求是地判断敌情,迅速做出决策,用脚踏实地、流血牺牲的“实践”劈出一条康庄大道。20世纪里亚洲东方最伟大的红丝带,是用血染红的,他并非今天我们所说的那么浪漫和动情,相反,他是又冷酷的战争构成的,周围随时是可能到来的死亡,今天再走长征路,即使是在冬天,当代的人们也已经无法考量那个“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到底是有多刺骨和危险了。 很喜欢金老师在书里用的各种假设,他面对死亡的那一天,能否想起曾经那个历史性的时刻?“可是历史没有假设”

心碎是我们的赞歌 : 泰勒·斯威夫特音乐传记
read
阅读时间: 2025-05-31 至 2025-06-02
粉丝的狂欢,谢菲尔德也在书里埋了很多来自于歌词的彩蛋,这是只有真粉丝能够get到的狂欢!同时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回到Folklore,evermore,重新探索那些歌词里我未曾发现的秘密角落……

多谈谈问题 : 单读33
read
阅读时间: 2025-05-16 至 2025-05-31
太学术了,实在有点难读

好的爱情
read
阅读时间: 2025-05-28 至 2025-05-28
一般,期望太高了

认知觉醒 : 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read
阅读时间: 2025-05-18 至 2025-05-18
是不错,但是对我来说没啥用,这么说有点狂妄和清高了,不过我觉得里面有些方法的可适用性还是太低了。具体怎么觉醒认知,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引子,但是真正还是要自己做,该走的路一步都没法少🤷妄图靠学一些方法就改变自己的人生只是无稽之谈

命若朝霜 : 《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read
阅读时间: 2025-04-29 至 2025-05-05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读完这本书了,之前对清代良人贱民的法律制度并没有这么了解,而是以现代人的视角读红楼,难怪无法共情芳官、晴雯等人的身处困局。“命若朝霜”,其实包含了几层含义,其一是人命之短暂,天与地,无穷无尽,而人命之于宇宙尺度仅是一瞬,对红楼众多女儿而言,金陵十二钗最后的悲剧结局在“命数长度”上来说更是短暂;其二是人命之不可控,最干净的东西最终还是要回到最肮脏的地方去,大观园终究不抵贾府藏污纳垢的罪恶,红楼女儿或随波逐流,或入官为贱民,或终结生命,她们无知,无辜,纯洁,但不抵命运之苦痛;其三是昙花一现的美,朝霜,晶莹剔透,细微之处见精巧,红楼女儿在大观园真切地存在过,曹公笔下之红楼让她们在清代的黑夜里撕开一瞬的光明,绽放光芒,如此耀眼又熠熠生辉。红楼,或称四大名著之首,毫不为过

小岛经济学 : 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read
阅读时间: 2025-04-28 至 2025-04-29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作为一个本来不是很懂经济学的小白,确实收获挺多的,但是到十八章之后还是有些地方不太清楚,期待之后的经济学学习,学到了挺多比较有意思的东西: 1.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消费会带来经济增长,但是这是一种因果倒置,应该是由经济增长带来消费,而经济增长的背后是生产力发展,也就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 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供给量增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商品价格上升 3. 面对外债,如果一个国家还不起外债,无非有两个选择:拒绝还债,或者通货膨胀(也就是通过印钞票来还债,这会带来更大的危机) 4. 了解了一点美国房地产泡沫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盛况”,政府哄抬房地产物价,吹起房地产泡沫,而在08年金融危机不以史为鉴,继续以量化宽松吹起美国国债的泡沫

财务自由第一课
read
阅读时间: 2025-04-27 至 2025-04-28
前两章赚用存的结构挺吸引我的,也讲的挺好,后面就落入成功学的俗套了,啰哩啰嗦讲不到重点,可惜了,但是前面两章,准确来说是1.3章,是挺不错的

学术“咸鱼”自救指南 : 论文写作发稿一本通
read
阅读时间: 2025-04-27 至 2025-04-27
失望了,只能说没有人能代替你走你应该要走的路,写的很多东西太空了,而且偏向社科,对工科科研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长安的荔枝
read
阅读时间: 2025-04-12 至 2025-04-12
幽默,太幽默了。再打开之前没想到是这个画风,马亲王11天一气呵成作成此书,我一晚上一气呵成读完此书,畅快! 这次是因为有好朋友用微信读书赠予了我一本电子版的书,才第一次尝试了微信读书,发现网友的评论很有意思,兜兜转转也like了21条评论。 最爱的部分有两个,其一是对体制内各种乱象的讽刺,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马亲王写法实在是巧妙,配合网友评论实在是很有意思;其二是李善德的人物弧光,从木讷老实的一个人,逐步成长为一名体制内精英,再到豁了命也要把荔枝送到长安城的“疯子”,最后到沦落石门山,成为耕耘荔枝田的农民。这期间他看到了体制内的腐败,看到了自己曾经为之信仰的体系的崩塌,最后进行自身内部的重建,马亲王,实在是高! “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为官之道

面纱
read
阅读时间: 2025-04-01 至 2025-04-05
凌晨看完,最后宿舍没电了,举着手机电筒比较快的看完了,后续应该会考虑看原版二刷 毛姆对人性的解剖很精准细腻,沃尔特最后依然没有原谅基蒂,也没有原谅自己,很多人不理解那个名场面,“我知道你轻浮、虚荣,但是我爱你……”,但是我真的狠狠共情沃尔特,当爱意说出口的时候,也许爱就已经结束了,“爱“是悄无声息的,是酝酿在彼此之间的,一种道不明说不清的感觉,为什么需要被证实呢?沃尔特就是这样,他对基蒂的爱是无声的,但是是忠诚且体贴的,他深沉,但是又是如此卑微,他爱她爱的是这么深,她对他的伤害又是这么大。文中还探讨了诸如宗教、女性主义、家庭、婚姻等话题,准备二刷

白鹿原
read
阅读时间: 2025-03-21 至 2025-03-31
看完了白鹿原,后劲很大,久久不能平息。最喜欢的人物是白灵,她出生的那一天,有百灵在树林里啼鸣,生而不凡。她是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名果敢坚毅、不怕牺牲的共产党员,但同时也有着婉转的儿女柔肠。她坚韧但不失柔情,她刚强但不失温柔,最后死于自己同志的左倾激进主义之下真的很愤怒,活埋她的同志不见了踪影,她的身世直到许多年后才被作家鹿鸣解开,鹿鸣才得以知晓自己的身世

新月集
read
阅读时间: 2025-03-26 至 2025-03-26
Dbq可能是长大了,实在接受不了这种幼稚的儿童诗集了,看得我好无聊,带回去给妹妹看吧

泰勒·斯威夫特:歌曲背后的故事
read
阅读时间: 2025-03-10 至 2025-03-10
暂无书评

乌合之众 : 大众心理研究
read
阅读时间: 大一 至 大一
群众总是愚蠢的,谦谦君子混入群体中也将变成十恶不赦的暴徒

幸福之路
read
阅读时间: 大一 至 大一
在朋友的推荐下很匆忙的看完了全书,书中提到的很多话题,诸如:无聊,罪恶感,情爱,家庭,都给了我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以答案,是我之后会想二刷的一本书。因为读的匆忙,并没有太过仔细咀嚼,值得二刷重新体会。 里面的很多文字在今天依然被提及,其实之前很热衷于在小红书里刷一些人生道理,但是发现这些现代媒体里的文字远不如人家大师手笔来的干脆、凝练、一针见血。很喜欢这本书,等年后准备二刷,并且辅以摘抄和自己的体会,再投入生活实践,以重新找寻幸福感! 期待二刷

红楼梦
read
阅读时间: 2024-09-18 至 2024-01-26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公大手笔,高鹗续写确实差了一些,但是也替红楼收了个尾 情缘飘渺,世事无常,荣国府里众女儿大多都落得艰难的处境、悲凉的结局,是时代造势,也有她们自己的选择 可叹,真真一绝妙之作 期待二刷

文城
read
阅读时间: 2025-01-12 至
故事的结尾在一场大雪里结束 小美和林祥福在死亡的世界里靠的如此之近 咫尺之间,但永远不可能再相识 我合上书本,封面是一只蓝色的泪眼 余华老师的补序太过于精彩 前一段读的稀里糊涂懵懵懂懂不知所解 看完补序才知道有多刀🔪真敢写啊余华老师😭

圣诞忆旧集 : 全彩插画布面珍藏版
read
阅读时间: 2024-12-28 至 2024-12-28
一部童话。很温柔,很美好,阅读他就是从现实逃离的过程,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会住着一位苏可小姐,她会包容着你的所有情绪,会告诉你要永远心怀善良,心怀感恩。特别美好,特别幸福的一部童话,我本来想说,他只是童话而已,现实的残酷让美好消逝,可是童话的意义难道不就在于,即使现实把你打得落花流水,依然能有一处归宿告诉你幸福与美好仍在。更不用说,卡波特笔下的那位苏可小姐,真真切切的存在过

啊!原来我是这样的自己! : “about关于”系列第1册
read
阅读时间: 2024-11-11 至 2024-11-17
在常州半山书局发现的一本图书,有趣的排版方式和大胆的色彩铺陈吸引了我,于是在多抓鱼上买了本二手,想作为一本闲书读一读。最后在杭州旅途的路上把他看完了。 很喜欢这本书的理念——那些“大人物”神性里的“人性”,那些光看简历被包裹的高大上,闪闪发光的与我们生活毫不相关的聚光灯下的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与众不同。这本书里的采访很浅层,但也正是这样的浅层,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总会不经意间与某人的某种细枝末节的生活态度产生共鸣,同时也看到了那些学生时代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想法现在正在被人积极的践行着,看到了人生不一样的可能性。 p.s. 比如说在看到林小🐟家的时候,原本有些怕猫的我突然也想养猫了 聊聊不足吧,也是我只能给四星的原因。(不过都是当闲书读了,也没必要太较真啦)作者在采访中不经意间地透露出了受访者的经济情况,但毫无疑问,几乎都是年薪过百万的高层人士。他们实现了财富自由,他们也才有资格也有能力支配他们的人生和生活,这对于正在打拼的我们无疑是不具备指导性意义的。但是,看看他们的人生,看到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异同,何尝不可呢?

我们仨
read
阅读时间: 2024-08-16 至 2024-08-16
坐在公交车上读完的这本书,在浮躁的世界里找寻一份幸福和宁静。书的背后附上了家书,还有我们仨的“石子”,我翻着书页,像是真的透过杨绛先生的目光,看到了挚爱的女儿,看到了病隙间互相安慰和牵挂的爱
英语原著
选择状态
read
选择星级(以上)
1

Educated: The Memoir
read
阅读时间: 2025-02-03 至 2025-03-19
The journey up to two months in the memoir of Tara Westover has ended. It’s a fabulous book about family, about self-growing. We enumerated the flaws of our family, venting our rage, struck by the past memory, sobbing in the dorm, but the best way to get a relief, maybe just accepted it. We, who mightly was hurt by family, all have fractured soul: the one is inside the childhood house, and the other is exactly lay in where we are in. Education led us to walk away from the mountain, because we should have fled as a bird to our own mountain
读书笔记
《出梁庄记》
这是深秋的傍晚,微冷微寒。一辆辆公交车停下,走出一批批的人,或过马路进到河南村的南门里,或沿着公路往两边的村庄走,个个神情漠然。这群人身上有特别明显的标示:农民打工者。标示于哪些地方?宿命的表情?简陋的穿着?还是某种因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而流露出来的气质?在他们的脸上,有一种被自觉认同了的命运属性。农民被局限于一个无形但却有明确界限的围墙之内,这围墙是几千年的历史累积而成,牢不可破。农民自觉退让,围墙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坚固。
青哥的房间有一种显见的匮乏。这一匮乏是属于个体生命的内向而又舒展的东西,是作为一个人应该拥有的悠闲,丰富。一盆花,一幅画,干净的地面,整齐的床铺桌椅,等等,都可以看作人对生活的信心和内心的某种亮光。青哥的房屋显示了他这一层面的枯燥、封闭和压抑。他被剥夺了,或者说自我剥夺了除挣钱之外人所应该拥有的一切,哪怕最微小的那一点。完完全全的枯燥,没有一点空间和亮光。他在这个城市,仿佛一个小偷,不光彩地偷一点钱,没羞没耻地生活。他的小屋就是这一不光彩的存在的表征。
“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现代都市的存在方式反而最典型地体现了现代人在精神上的贫乏状态。这是一个孤独与疏离的时代。这一批城市流浪者无法战胜疏离,劳累和孤独所带来的摧残性的忧郁,无法战胜无用感、无根感和自卑感。
你说我将来在不在梁庄住?这个还真难说。还是不能去预判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不会在村里,也不太方便。在外面找不到归属感的话,总是想回家。你在外面如果有归属感的话,可能这种感觉会比较淡一点。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农民和我这样的打工者,在哪个城市都没有归属感,家庭也分离,所以才老想着回家,不然哪有春运?
是的,这才是“深圳”。当我们说“春天的故事”“南方的神话”,当我们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时,我们指的是这个深南大道、滨河大道和北环大道的深圳,指的是那富士康加工厂和无数个企业累积出来 GDP 的深圳。他不包含那拥挤在沙河街上和居住在富士康那带铁丝网的宿舍里面的打工者,不包含梁磊那个出租屋和他所面临的焦虑。
金(人名)突然在异地死亡,家里人连想都没想,就把他往家带。他们为什么要长途奔走,花钱,费时费力,忍受着异味,回到那个村庄?因为村庄是他的家。那个城市,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葬在那里,只能是孤魂野鬼。哪怕是相貌改变,异味冲天,他也要回家。
无边无际的黑暗。远处隐约闪现着城市的灯光,近处黑黢黢的物体的阴影,非常庞大。阳阳趴在那个养猪场的矮墙上,一声不吭。我走过去,蹲在他身边,他的身子抖动着,委屈地啜泣着。让人沉没的寂静与黑暗,“就像那两个孩子,与世隔离,只有知更鸟听他们的哭泣。”阳阳,没有朋友的阳阳,那古老的英国童话中被坏人抛弃在森林里的两个姐弟,他们的孤单、哭泣只有森林和大地知道。阳阳也是孤单的。来这儿的两天,我发现光亮叔们在万家窝子的这一片聚集区,确实没有一个小朋友。那些幼儿园里的小伙伴都朝村庄的另一方向去了,那是万家窝子居民的新楼区,只有阳阳一人,走向这低矮的、破败的老屋区。那一天下午,我想让阳阳带我去新房区的另一边看看,阳阳扭着身子,坚决不去。我说,阳阳,那里有你的小伙伴啊,你怎么不去?阳阳摇摇头,也不说话。他不爱说话。
“既然你把事做的这么绝,咱也没有办法”。这些粗杆子农民工以怠工、偷窃、破坏的方式来弥补损失,以实现他们没有得到的“正义”。美国农民政治学佳詹姆斯··斯科特把这一消极怠工形式称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这一日常形式不会成为头条新闻,不会引起剧烈的社会震荡,但是,却是一股强大的暗流,这一暗流以隐蔽的、负面的方式存在,怠工、偷盗、破坏、吵架、装糊涂、装傻卖呆、诽谤等等都是最基本的方式,它阻碍着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心理嬗变。我们通常会把这些归结为农民的劣根性,但其实,这却是一个弱势群体,一个有强烈的被压迫感的群体所唯一拥有的反抗方式。他们的反抗只能以匿名的,不合法的方式进行,或者说,这是一种自救式犯罪。
这些无名死亡,这些慢性中毒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青岛,在无数个青岛,这些事件都只变为家庭的悲伤,变为一种莫名的消沉,没有在公共层面引起任何的回响。除非像郑州那位矽肺工人那样,开胸验肺。但即使如此,又怎样呢?每年仍有无数的农民工矽肺病人产生,他们已丧失劳动能力,被辞退或无声死亡,又有谁去认真听他们那艰难的呼吸声,去关心他们瘦骨嶙峋的身体和无声无息的死亡?小柱也已经死了十一年,他所在的工厂,从青岛市郊搬到万家窝子,可是,车间的环境改善能有多少呢?那蒸腾的、滞重的蒸汽还是如此浓厚地“环抱”着工人们,“环抱”着土壤、空气和不远处的大海。
离开村落的人们流浪很久了,许多人说不定死在半路上
一个村庄里,一个人的死亡也是所有人经历的以此死亡。一次葬礼就是一次心灵教育,通过哀哭、跪拜、呼唤,在世的人和去世的人融为一体,共同完成生命的轮回。在这过程中,观者的悲凉之感会时时涌现,然而也会因熟悉而产生一种温馨感和归属感。沿着这条路,我们可以找到家,可以走向那里的亲人的怀抱。
然而,如何能够真正呈现出“农民工”的生活,如何能够呈现出这一生活背后所蕴含的我们这一国度的制度逻辑、文明冲突和性格特征,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并非因为没有人描述过或关注过他们,恰恰相反,而是因为被谈论过多。大量的新闻、图片和电视不断强化,要么是呼天抢地 悲剧、灰尘满面的麻木,要么是挣到钱的幸福、满意和感恩,还有那在中国历史中不断闪现的“下跪”风景,仿佛这便是他们存在形象的全部。“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包含着诸多社会问题,歧视、不平等、对立等复杂含义的词语,它包含着一种社会成规和认知惯性,会阻碍我们去理解这一词语背后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生命存在。
复杂性还远不止这些。农村与城市在当代社会中的结构性矛盾被大量地简化,简化为传统和现代、贫穷和富裕、愚昧和文明的冲突,简化为一个线性的、替代的发展,简化为一个民族的新生和一个国度的兴起的必然性。我们对农村、农民和传统的想象越来越狭窄,对幸福、新生活和现代的理解力也越来越一元化。实际上,在这一思维观念下,“农民工”非但没有成为市民,没有接受到公民教育,反而更加“农民化”。
《梁庄十年》
- 在每一个村庄里,都有不可言说的女孩。
那些女孩,或者因为漂亮,或者因为某种遭遇,或者因为行为超出了人们的理解力,而变成了灰色的存在。说起她们时,人们会互相看一眼,那一眼很深很深,好像那些女孩子就埋在那很深很深的后面,任期发酵、腐烂,最后被人遗忘。每一次提起,都是一次发酵,这发酵把女孩推向眼神的更深处。
……
可是,命运有时非常奇怪。
因为谈到燕子,我想起少年时代我身边的那些女孩子们,村庄里的、初中的同学,她们的脸庞、笑容、神情,就像某种烙印一样,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环绕她们的是一圈圈明亮灿烂的光环,在那光环之中,她们仍活着,仍拥有少年时代的美丽。我突然有种强烈的愿望,想一一找到她们,想知道她们都在哪里,过的怎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子。
快到吴镇中心小学时,突然听到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循声而去,看到一个人正在路中央跳舞。只见这个人头戴一顶艳红的宽沿帽子,帽檐上一个硕大的红色蝴蝶结将飞欲飞,上身穿一件橘红色环卫服的夹克,下渗穿一件暗红色夹裙,脚踏一双暗红运动鞋。她手拿扫把,脚下滑动着太空步,身体随音乐节奏不断摇摆,动感十足,整个人都沉浸在音乐和节奏里。后退、前进、摇摆,铿锵的鼓点似乎是她的脚步敲击出来的,在大地上肆意回响。她旁边是一辆三轮垃圾车,上面有拖把、大桶,还有一些凸出来的纸盒之类的东西。
吴桂兰正处在这样的惩罚中。她被整个吴镇孤立和遗忘,被自己的儿女孤立和遗忘。她瘫痪在床的老头,是她被惩罚的显在标记。“谁和她说话?”即使是闲言碎语,吴桂兰也不配。也许,这是我这么多年来从没听说过她名字的原因。
我不知道吴桂兰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收到惩罚。她眼神中的渴望,她所弄出来的巨大声响,她三十年如一日地在吴镇大街上跳舞,似乎在反抗,也似乎在召唤。她兀自舞着,显示出自己的力量,也释放着善意和无望的呐喊。
在我的记忆里,明太爷还是那个和我父亲彻夜长坐、沉默不语的中年人:漫漫冬夜,他们坐在堂屋的角落,守着一个燃烧的大树根,身体缩着,手伸向火。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彼此的慰藉是什么,我一直都很好奇。我是多么希望那个时候我就是一个大人,能感受到他们沉默中的交流。
她又恢复了愉悦、轻快的神情,让大家站定,带头唱起来,声音清亮纯净。她的声音携带着某种奇怪的信息,慈爱,有回音,就像来自苍穹深处,那里有宽广的时间和空间。
我偷偷睁眼看了一下,灵兰大奶奶双手紧握,头微低,神情非常严肃、虔诚。我赶紧闭上眼睛,听着亲切的乡音,那乡音正在呼唤居于万物之中的上帝,让他看顾、祝福他的女儿,并救他们脱离凶恶。我感觉自己也慢慢进入到某种状态——无我的、舒缓的时间长流,无始无终的原初状态。我似乎有些理解,并且羡慕灵兰大奶奶了。
这座明亮的、干净的、被主照看的房屋,再也没有任何明太爷的痕迹。那个致命的水缸,连同他的修理器具、被褥衣服,满院的荒草、颓败,满世界的叫骂和不满,统统都被扔掉。
明太爷从这个世上彻底消失了。
《哈姆雷特》
- 雷欧提斯
不过如此,因为像新月一样逐渐饱满的的人生,不仅是肌肉和体格的成长,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同时扩大。
也许他现在爱你,他的真诚和意志是纯洁而不带欺诈的;
可是你必须留心,他有这样高的地位,他的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为他自己也要被他的血统所支配;
他不能像一般庶民一样为自己选择,因为他的决定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危,他是全身的首脑,他的选择必须得到各部分肢体的同意;
所以要是他说,他爱你,你不可贸然相信,应该明白:
照他的身份地位来说,他要想把自己的话付诸实现,绝不能越出丹麦国内普遍舆论所同意的范围。
你再想一想,要是你用过于轻信的耳朵聆听他的歌曲,让他攫走了你的心,在他的狂妄的渎求之下,打开了你的宝贵的童贞,那时候你的名誉将要蒙受多大的损失。
留心,奥菲利娅,留心,我的亲爱的妹妹,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
一个自爱的女郎不应该向月亮显露她的美貌;
圣贤也不能逃避谗口的中伤;
春天的草木往往还没有吐放它们的蓓蕾,就被蛀虫蠹蚀;
朝露一样晶莹的青春,常常会受到罡风的吹打。
所以留心吧,戒惧是最安全的方案;
即使没有旁人的诱惑,少年的血性也要向他自己叛变。
- 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了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是更勇敢的?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恩,阻碍就在这儿:
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句腐朽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俊杰人才费尽辛勤所换来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
倘不是因为惧怕而不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成为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且慢!
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陶庵梦忆》
- 引文:袁石公笔下的荷花池 其男女之杂,灿烂之景,不可名状。大约露帏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雷辊:雷声轰鸣,如滚动的车轮发出的声响)
张岱的评价:
盖恨虎丘中秋夜之模糊躲闪,特至是日而明白昭著之也。(虎丘:在今江苏苏州西北,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有此称)
- 张岱笔下的砚台 燕客捧出,赤比马肝,酥润如玉,背隐白丝类玛瑙,指螺细篆,面三星坟起如弩眼,着墨无声而墨尘烟起,一生痴瘛,口张而不能翕。燕客属余铭,铭曰:“女娲炼天,不分玉石;鳌血芦灰,烹霞铸日;星河溷扰,参横箕翕。”
赤比马肝:端砚以赤紫为贵;
指螺细篆:像指头般细小的篆书;
痴瘛:呆痴;
鳌血芦灰:古代神话传说,女娲以五色石补天,折鳌四足以支四极,积芦灰以堵洪水。
参横箕翕:参、箕:星宿名,同为二十八星宿之一。此处指砚台上的星星。
- 鲁藩烟火 兖州鲁藩烟火妙天下。烟火必张灯,鲁藩之灯,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灯中景物。及放烟火,灯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看者耳目攫夺,屡欲狂易,恒内手持之。
狂易:因发狂而改变形态
- 朱云崃女戏 西施歌舞,对舞者五人,长袖缓带,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倚那,弱如求药。女宫内侍,执扇葆璇盖、金莲宝炬、纨扇宫灯二十余人,光焰荧煌,锦绣纷叠,见者错愕。
语录合集
When life itself seems lunatic, who knows where madness lies? 当生活本身已经如此荒唐,谁知道什么才能算作疯狂?
——Educated: the memoir
For them, I believed I could don armor and charge at giants, even if I saw only windmills. 即使我看到的只是风车,但是我也愿意为了他们披上盔甲,向巨人冲锋。
——Educated: the memoir
No matter how much I appeared to have changed - how illustrious my education, how altered my appearance - I was still her. At best I was two people, a fractured mind. She was inside, and emerged whenever I crossed the threshold of my father's house.
You could call this selfhood many things. Transformation. Metamorphosis. Falsity. Betrayal. -- I called it education.
——Educated: the memoir
相较于第一部主题愈发地明晰了,意大利那不勒斯版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但是,是plus版本 1. “双生”,莉拉和莱农是一个人相反的两面,她们都有着极佳的天赋但是选择的道路不同。或者是说,她们在各类事件发生时,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不同,最后走向了不同的结局。她们是一对双生子,莱农抵达了山顶,她完成了阶级跳跃,但同时也是对故乡的一种逃离,她无法再融入进故乡,故乡也无法再容纳的下她,于是她只能作为一位说书人,向读者把曾经的故事娓娓道来 我原本想说,很难说谁过的好一些,但是发现莉拉还没有找到那个自洽的点,目前的莉拉,是痛苦的,因为她还没有做好重新开始生活的准备。斯特凡诺的暴力,婚姻的枷锁,已经把她锤炼成那个不同于少女时期的她。她把《蓝色仙女》丢进火堆里,也宣告着那份记忆与人格的溃散。无疑,到目前的进度来说,莉拉似乎是个悲剧角色。(我不清楚后面会不会有反转 2. “新名字”,莉拉有了新名字“卡拉奇太太”,但是她变得易怒,暴躁,她在这个父权社会下用尽心力扮演一名妻子的角色,直到尼诺的出现让这场戏剧的舞台崩塌,但是在云雨与幽会之后,依旧是“神圣婚姻”和“新名字”所带来的枷锁:因为是妻子,所以她要全力协助丈夫的事业;因为是妻子,所以她只是丈夫事业棋盘里的一颗“棋”子。然而依旧是逃离,莉拉选择了更加不体面的方式——暴力。甩掉这个新名字,用最锋利的刀切断最为致命的纽带,她在流血,她是逃离了这个地狱,但是也意味着她必须重新拾起生活的苦楚,直面生活的真相,于是她进入工厂打工,过上非人的生活。莉拉的故事很悲剧,但是依然闪耀着一缕微光,她的身上有着一种韧性:她有勇气向这个不公的婚姻宣战,她有勇气与尼诺享受不忠的婚外情,她有勇气一遍又一遍地逃离……她可以被打垮,但是绝不会放弃站起来奔跑的勇气。我不知道这样的解读是否“正确”,但是在莉拉把《蓝色仙女》丢进火堆时,她的眼里似乎闪烁着一种傲气:和小时候的她一样,她永远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么。 3. “追随”,到本书的最后一小部分,莱农才把笔墨转向自己,之前她一直觉得自己不如莉拉,一直以莉拉为奋斗的目标,“我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赶上她”,这和我的生命历程几乎共鸣,我也有一位这样的朋友,真的很感同身受,我们会因此被带着前进,但同时也会忘记自己,我会开始模仿他的一切,行为,动作,神态,梦想着成为他,也会因此看不见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似乎我的形状是由他所塑造。不过不同的是,我们都收获了不同但都非常精彩的故事😌